參考消息網2月12日報道 法新社2月10日發表題為《中國“飛天夢”:通往月球及其他星球的長征》的報道稱,“天問一號”順利進入環火軌道,成為中國飛天長征新的里程碑。全文摘編如下:
中國“天問一號”探測器周三成功進入了環火軌道,表明該國在實現“飛天夢”方面取得了巨大進展。
報道稱,北京將于2022年擁有載人空間站,并最終實現載人登月。
美國和俄羅斯的宇航員在太空探索方面有數十年經驗。在追趕美國和俄羅斯的太空競賽中,中國已經取得了長足進步。
報道指出,北京將航天項目視為其全球地位不斷提升和技術力量不斷增強的標志。
讓我們來回顧一下中國過去幾十年的航天歷程,并關注其未來的發展方向:
毛澤東在蘇聯1957年發射世界上第一顆人造繞地衛星后不久表示:“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p>
但這花了十多年時間。1970年,中國用長征一號運載火箭發射了它的第一顆人造衛星。
隨后,中國用了幾十年時間實現載人太空飛行。2003年楊利偉成為中國首位“太空人”。
當時,北京沒有對載人飛船發射進行電視直播。
那次發射進展順利,楊利偉乘著神舟五號在太空中飛行了21小時,繞地球飛行了約14圈。
此后,中國又圓滿完成了多次載人航天任務。
追隨美國和俄羅斯的腳步,中國正在努力建造繞地球飛行的空間站。
中國第一個空間實驗室天宮一號于2011年9月發射升空。
2013年,中國第二位進入太空的女航天員王亞平從太空艙里給孩子們上了一堂視頻課。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的孩子們都能看到這個視頻。
天宮一號還被用于醫學實驗。最重要的是,它被用于完成為建設空間站做準備的測試。
中國隨后于2013年底發射了玉兔號月球車。最初,當月球車進入休眠狀態并停止向地球發回信號時,它看上去似乎出了問題。
但它實現了驚人的自我喚醒,在月球表面進行了31個月的探測后最終關閉并停止工作,工作時間遠超預期。
2016年,中國發射了第二個空間實驗室——天宮二號。航天員在該空間站上做了培育水稻及其他植物的實驗。
中國現已全面啟動“飛天夢”計劃。
中國經過多年努力才取得與美國和俄羅斯比肩的里程碑式成就,盡管有些姍姍來遲,但它正尋求最終趕超這兩個國家。
除了建立空間站,中國還計劃在月球上建立基地。中國國家航天局說,它的目標是在2030年前后實現載人登月。
嫦娥四號探測器2019年1月在月球背面軟著陸,這是人類歷史上的首次。
2020年12月初,嫦娥五號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隨后,中國在月球表面展開了國旗。
十幾天后,嫦娥五號返回艙攜帶著來自月球的巖石和土壤返回地球——這是人類40年來首次帶回月球樣本。
本月,在“天問一號”進入環火軌道的幾天前,它已將第一批火星照片傳回地球。
“天問一號”探測器總重約5噸,由環繞器和著陸巡視器組成,著陸巡視器主要包括進入艙和火星車。
中國希望“天問一號”最終于5月在火星表面著陸。